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博鱼·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博鱼体育秦皇岛:一座“掌管”浪漫和治愈的城市
添加时间:2025-08-23

  博鱼体育秦皇求仙,魏武挥鞭,观山、阅海、望长城,这是一座可以品味千年历史层累和厚重人文底蕴的城市。冲浪、蹦迪、看演出,漫步、发呆、下午茶,这也是一座“掌管”浪漫和治愈的城市。

  山海关老龙头的清晨,熙攘的游客在入海长城上观赏红日跃海;北戴河度假民宿的午间,写生爱好者在画板上描绘夏日的清凉;开埠地老码头的黄昏,“打卡”的游人争相与锈色船锚合影;阿那亚社区的夜色里,年轻的情侣在“孤独图书馆”旁听大海的呼吸……

  如海人潮,行走在这个中国近现代旅游发源地,日益感受到不一样的“现象级”文旅新潮。

  万里长城横卧燕山,黄金海岸潮平沙软。紧邻京津的区域叠加交通发达优势,自然和历史赋予了秦皇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文旅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

  2000多年前,秦始皇东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并“刻碣石门”,秦皇岛由此得名。千百年来,在秦皇岛市“东西呼应”的山海关、北戴河更是见证历史风云。

  老龙头探海入波,澄海楼俯瞰苍茫,山海之间,历经六百载风霜的万里长城“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气势恢宏。抚摸着斑驳城砖,耳畔仿佛回荡着守关将领的号令、历史转折的鼓角争鸣、长城抗战的不屈呐喊。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长城光影秀在古老的山海关城楼上跃动,裸眼3D技术将六百年烽烟凝成流动的史诗,串联起“夜秀、夜宴、夜游”的文旅新场景,游客还能成为“临时演员”参与《冲冠一怒》等沉浸式实景演出。今年端午,老龙头景区里,智能机器狗身披彩狮装束翻滚腾跃,金属骨骼与传统醒狮技艺的碰撞让游人大饱眼福。

  历史文脉是秦皇岛文旅的深沉根基,而科技创新则赋予其腾飞之翼。古老长城碰撞现代科技,是山海关这个传统景区积极探索文旅创新的缩影。

  “过自己的节,走世界的路,我们坚持深度挖掘别人复制不走的在地文化博鱼体育,以长期主义姿态开展文旅创新。”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第一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廖雪梅说,“这几年,最直接的感受是来古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山海关景区通过发展长城节事、长城文娱、长城演艺、长城市集等,活化长城产品体系,每年举办各类文旅活动1000场次。古城年博会、老龙头舞龙大会等全新节庆活动成为流量新引擎,并与各类实景演艺构建起沉浸式体验闭环,从而推动传统景区向现代文旅综合体华丽转身。

  以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秦皇岛着力打造长城旅游新场景。目前,秦皇岛全域长城旅游公路通车里程达130余公里,抚宁区圣顶山、卢龙县左右山谷、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等长城沿线文旅项目风生水起,成为文旅“新宠”。

  今年6月正式开放的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激起新的长城旅游热。山海关区北营子村历史上是山海关的北翼城,“老祖宗留下的长城遗产成了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村党支部书记李成锁说。

  “在秦皇岛,长城是连接山、海的纽带。”秦皇岛新潮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焦利军说,近年来,他们围绕“生活方式融合”,以长城为脉络,创新经营模式,将欢乐湾景区的滨海生活和祖山景区的山居生活连接起来,推动山、海资源相互赋能,有效导入“流量”,每年吸引数千对情侣到秦皇岛来一场“海誓山盟”式的婚纱旅拍。

  晨光熹微,北京游客刘东升和家人来到北戴河鸽子窝公园鹰角亭观日出。“上世纪90年代我就来过北戴河。近些年我们每年夏天都来住两个月,这里空气好、环境好,更有历史韵味。”刘东升指着远处的红顶建筑说,“那些老房子,每一栋都像在讲过去的故事。”

  那些老房子是历经了百年风雨的老别墅,是秦皇岛作为中国近代旅游发源地最鲜活的注脚。近代历史上,北戴河因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1898年,清政府将北戴河海滨辟为“允许中外人士杂居”的避暑地,开启了中国近代旅游的先河,这座海滨之城开始绽放别样风情。

  我国历史上第一条旅游铁路专线年在北戴河海滨通车;我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旅游目的地——莲花石公园,于1919年落成,直到今天仍向游人开放(现为联峰山公园);1921年,北京至北戴河空路进一步开通,平戴航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旅游航空专线……

  近代别墅群诉说往昔,艺术展览精彩亮相,文化演艺流光溢彩,国际赛事激情频现,康养游备受追捧,入境游持续回暖……如今的北戴河,早已不单单是传统印象里的避暑胜地。

  时至今日,北戴河仍是国际游客喜爱的热门目的地。今年6月中旬,北戴河迎来2025年首架旅游包机旅行团,100多名俄罗斯游客对北戴河胜景赞不绝口。“大家都想来北戴河旅游,这里有优美的海岸线,凉爽的气候和热情友善的人。”一位来自俄罗斯雅库茨克的游客说。

  依托滨海和长城两大核心文旅资源,秦皇岛市不断擦亮“秦皇山海·四季皆游”城市文旅品牌,城市魅力持续绽放。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和游客出行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1.47%和7.38%,接待入境游客5.9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2.1%。

  秦皇岛还是一座国内外知名的港城。1898年,清政府批准在秦皇岛自行开埠建港,秦皇岛港应运而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港作为我国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以保障国家能源运输为使命,奠定了城市发展的基石,带动城市功能、交通网络、旅游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可以说,秦皇岛也是因港而生、因港而兴,城市变迁与海港紧密相连。

  临海听涛的“婚房”、工业风的咖啡厅、风格各异的近现代建筑……曾经主要运输煤炭的秦皇岛港西港区,将百年历史与现代创意融合,打造出秦皇岛国际旅游港,曾经代表港口工业辉煌历程的船锚、吊钩、路轨两用车等老物件,成为游人眼中一道独特的“出片”好风景。

  随着港口功能布局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旅游成为秦皇岛老港区华丽转身的重要选项。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滨海区位、丰富的工业遗产与深厚的历史底蕴,秦皇岛以西港·开埠地为内核,以专业化能源码头和现代化集装箱码头为两翼,打造“一核两翼”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2024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走进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蜿蜒的铁轨不再运输货物,而是穿梭于缤纷花海;由南栈房改造而成的特色咖啡厅,游客沉浸其中,感受工业历史与现代人文的奇妙交融。园区引入了帆船游艇、滨海休闲、港口观光、消费购物等多种旅游业态,赋予老港区全新的活力与吸引力,为秦皇岛旅游版图增添独特的工业记忆。

  “真没想到老港口能变得这么洋气,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工业风与海滨风光融合的独特景致,还能感受到港口的历史变迁。”来自天津的游客张玥带着父母在铁轨旁拍照留念。

  秦皇岛港从传统能源运输大港向国际旅游港和现代综合贸易港转型升级,带动城市“颜值”加快提升。在帆船港湾的岸线旁,三五画家倚岸挥毫,海浪与笔触共谱静谧。来自北京的画家韩廖首次来秦皇岛写生,这是他来到秦皇岛的第四天,“这几天,我把山水都画了,很美,很好,下次还会再来”。

  秉承能“融”尽融的理念,秦皇岛市积极推动文旅与康养、农业、体育、教育等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文旅融合,培育推出了100多个“有颜值、有温度”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康旅融合,推出十大旅居康养产品和片区,吸引京津地区老人纷至沓来……

  秦皇岛的山海形胜不仅孕育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也为其创造了有力的文体旅融合条件。绵延优质的海岸线与沙软潮平的海滩,是秦皇岛发展滨海体育旅游的天然禀赋,在这里举办的帆船、帆板等水上赛事动感十足。作为“中国轮滑名城”,北戴河举办的“轮滑嘉年华”已成为享誉全球的体育盛会。

  作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秦皇岛以赛事为纽带,推动“体育+”“+体育”等举措,实现体育与文化、旅游、商业的深度融合,持续激活体育流量密码,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马拉松赛道更是串联起黄金海岸线秦皇岛马拉松鸣枪开跑,1.7万名参赛选手的矫健身姿与碧海金沙的生态美景交相辉映,勾勒出文体旅多维度融合的生动图景。

  从一日比赛到多日停留,从一人参赛到全家旅游,体育成为文旅消费新引擎。在消费升级与健康生活理念的双重驱动下,秦皇岛体育经济正从单纯的参赛、观赛向“体验+消费”的生态链转型,通过参赛与旅游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促进了体育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今年上半年,秦皇岛市成功举办以2025年ILCA亚洲(公开)帆船锦标赛、河北省第五届冰雪运动会、2025秦皇岛马拉松等大型赛事为引领的各类赛事活动417场,参赛人数约16.6万人,吸引观众和游客超120万人,带动地区消费约5.5亿元,实现了“办赛”“营城”“惠民”的多维共赢。

  让游客满意,也让本地人幸福。秦皇岛市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在全市加快构建优质文旅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全市新增城市绿地20余公顷,新建提升公园游园20余座,新建口袋公园70余座,近海海域优良率全部实现100%,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910平方米,形成了城市“15分钟文化圈”。秦皇岛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奖。

  围绕打造“全国滨海旅游目的地”,秦皇岛以海岸线为五线谱,着力谱写浪漫和治愈系的生活协奏曲——在这里,海岸和港湾,不再仅是被观看的风景大片,还是能治愈心神的温柔怀抱。

  在北戴河新区,以碧海蓝天为背景的阿那亚“孤独图书馆”成为无数年轻人镜头中的“诗与远方”。“面朝大海看书,这种体验太独特了!社区里还有沙丘美术馆、音乐节、先锋戏剧,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海滨旅游‘下饺子’、吃海鲜的印象。”山西游客苏雨和朋友专程为打卡图书馆而来。

  阿那亚,无疑是秦皇岛滨海文旅创新发展的一张现象级新名片。其以独特的美学建筑、高频高质的文艺活动和深度成熟的社群运营,吸引了年均数百万游客,带动了整个区域旅游品质的跃升。2024年,阿那亚共接待游客342.48万人次,社区总收入21.96亿元。今年,仅“情感和理智”戏剧节就吸引21万多名观众前来观看。

  阿那亚的“爆款出圈”并非个例。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王岩说,近年来,秦皇岛市把握旅游客群新需求,坚持世界眼光、中国高度、秦皇岛特色,焕新业态、上新场景,引导各方积极推进老景区华丽转身,加快培育打造地标型旅游目的地,通过优美的滨海新大道将各具特色的文旅项目串联成线。

  集文旅、文体、文居为一体的远洋蔚蓝海岸度假区,吸引中帆协北方总部基地落户,每年承接全国和地方帆船锦标赛、冠军赛等20余项赛事,打造出“冬雪夏帆”标志性符号,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百万人次。

  如是海度假村,融合赶海嬉水、观海休憩、浪漫氛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滨海度假的松弛感。滨海新大道沿线的渔田七里海度假区,将戏剧、木偶、光影艺术相融合,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今年端午假期,渔田七里海夜经济单日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

  “我们精准对接青年群体、亲子客流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拓展新场景,开发新领域,推动景区向社区延伸、日游向夜游延伸、康养向旅居延伸,努力释放消费需求,促进文旅消费稳定增长。”北戴河新区旅游和文化发展局局长常兴良说。

  紧跟旅游消费升级、需求分化新趋势,秦皇岛文旅企业加快个性化、分众化创新探索步伐。今年7月正式开园的北戴河·不同艺术小镇,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前来体验。小镇以“艺术融入生活”为理念,通过吸引艺术家、非遗大师、文创机构入驻,构建创作、展示、消费一体的艺术生态。“让这座城市因‘不同’而闪耀。”秦皇岛不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有奇说,小镇将持续探索艺术与文旅的融合之路。

  在北戴河区北戴河村博鱼体育,40多家特色艺术院落如明珠散落。非遗工坊里,孩子们正穿针引线,棉布在稚嫩手中渐成憨态可掬的布艺品。北京游客李艳辉已是第三次带女儿入住村里的民宿,她说:“每次选不同民宿,让孩子学手工,既接地气又长见识。”

  民宿经营者夏梦盈发现,随着旅游方式的转变,游客喜好发生了变化,“他们从最初的参观游览,转变成为体验到了什么、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她精心打磨的民宿,从建筑空间到服务细节都指向为游客提供饱满的体验感和情绪价值。

  从“生态吸引”到“文化留客”,从“好风景”到“好生活”博鱼体育,秦皇岛紧紧围绕文旅消费客群新需求,不断推动文旅产品迭代升级博鱼体育。

  “优越的自然禀赋、优化的营商环境、优秀的企业家群体,为秦皇岛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秦皇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丽香说,以“文化+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秦皇岛市加快旅游从传统的观光模式博鱼体育,向深度体验、全域覆盖、城乡融合的方向转型,突破季节性与业态单一限制,向全域全季旅游深度拓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秦皇岛,这座被山、海、长城,自然和历史共同眷顾的城市,正以其生生不息的创新活力,在渤海之滨涌动起文旅发展新潮。这新潮,根植于过去,激荡在当下,引领向未来。